毛遂自荐成语故事
毛遂自荐成语故事1答案:毛遂。
毛遂自荐:比喻自告奋勇,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。
毛遂的简介:
毛遂,战国时期赵国(今河北鸡泽)人,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,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。然而,公元前257年,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,他自荐出使楚国,促成楚、赵合纵,声威大振,并获得了“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”的美誉。
【出处】(西汉)司马迁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。
【释义】毛遂: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一个门客;荐:推荐,荐举。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。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。
【成语故事】
赵国的平原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,他的门客据说有数千人之多,毛遂便是其中的一个。公元前257年,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,赵惠文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援助。但楚王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,于是平原君带了二十个门客前去,如果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,固然最好,万一不行就用武力强迫楚王同意。可是他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。
这时,有个人站起来,对平原君说:“主公,我自认为符合去的条件。”
平原君觉得他眼生,便问他:“你叫什么名字,到我门下多长时间了?”
门客说:“我叫毛遂,来了3年了。”
平原君说:“有才德的人,就像锥子在口袋里一样,很快就会显露出来。你在我门下这么久了,却从未听到有人称赞过你,可见你才能一般。这次任务关 ……此处隐藏3966个字……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,没有再呵斥他,就听毛遂讲话。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,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。毛遂的一番话,说得楚王心悦诚服,答应马上出兵。不几天,楚、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。秦军撤退了。平原君回赵后,待毛遂为上宾。他很感叹地说:“毛先生一至楚,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。”
毛遂自荐成语故事5【解释】
指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。
【成语故事】
战国时,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。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,解救赵国。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,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,正在着急时,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:“让我去吧!”平原君笑笑:“有本事的人,随便到哪里,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,一定会露出尖锋来。可你来了三年,没人说起你的大名,可见没有什么才能啊。”毛遂说:“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,早就会脱颖而出,何止露出一点尖锋呢!”平原君见他说的有理,便带毛遂等二十人来到了楚国。
平原君请楚王结盟出兵,从早晨谈到中午,还没有结果。十九个门客十分着急,但却没了主意。
毛遂按剑上前说:“订盟的事,非利即害,非害即利,无非利害二字而已,这样明白为何现在还不决定!”楚王大怒,斥道:“我与你主人说话,你来干什么?还不与我退下!”
哪知毛遂不但没有退下,反而又上前几步说:“现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,你的十万兵马都没有用了!”楚王自知理亏,又怕毛遂真的动武,一时无言对答。毛遂继续进逼说:“其实,楚国有五千里辽阔的土地,几十万雄师,这么强大的国家,为什么要害怕秦国呢?大王不同意楚赵联盟,难道要等秦国逐个击破,坐以待毙吗?”楚王听了连连点头,答应与赵国订盟,出兵解赵国之围。